三国杀武将列传 骄矜自持之邓艾
时间:2015-11-20 来源:六零G 作者:admin 浏览:次
凿险跳崖,飞渡阴平
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,凿山通道,造作桥阁。山高谷深,至为艰险,又粮运将匮,频於危殆。艾以毡自裹,推转而下,将士皆攀木缘崖,鱼贯而进。
——《三国志 · 魏书 · 邓艾传》
瞻盘桓未进,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,无令敌得入平地。瞻犹与未纳,崇至于流涕。会艾长驱而前,瞻卻战至绵竹,崇帅厉军士,期于必死,临陈见杀。
——《三国志 · 蜀书 · 黄权传》
公元263年,司马昭已经不满足姜邓之间的拉锯战,他要的是收吴灭蜀,好让自己功劳再上一个台阶,逼使魏主曹奂禅让。对此,司马昭的部署是非常系统的,首先大造舟船,声东击西,麻痹蜀汉朝野(而且舟船造了出来,可以在灭蜀之后趁势灭吴,没有吃亏),接着规划细节,由于蜀汉主力由姜维统率,而姜维为了避祸,远在沓中。于是作为姜维的宿敌邓艾就自然负责缠住姜维,司马昭再加派诸葛绪在阴平桥截住姜维,另外再派钟会率领十几万大军正式伐蜀。
然而棋逢敌手,面对诸葛亮教出来的好徒弟,邓艾也不是每次都能顺利,姜维最终还是成功撤退,至于负责守住姜维归路的诸葛绪却中了姜维的计,以为姜维要攻打自己的老巢雍州(他自己是雍州刺史),出于私心,连忙回救,结果姜维顺利越过阴平桥头,待得诸葛绪醒悟过来,姜维已经走了一天。
姜维走了,自然是在剑阁顶住钟会大军。由于蜀道艰难,大军通行的要道本身就少。足智多谋的钟会也无可奈何,双方僵持在剑阁,日子越久,对魏军越不利,因为汉中之地不易运粮,钟会军加上邓艾军,都已经快达到二十万了。日耗粮食很大。
眼看蜀汉转危为安,邓艾想出了奇策,从阴平小径走到涪,直插蜀汉腹心。计谋是好,但大家都知道那些小路根本不是人走的,《三国演义》描写钟会当时的反应是不以为然,但《三国志》却记载钟会派了田章引小部分兵力跟随邓艾冒险。于是,邓艾率领本部人马铤而走险,凿山开道,遇水搭桥,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,而不是退避,这也就是邓艾最终必然成功的原因了。
然而小径中途有悬崖绝壁,这可不是武侠小说,有轻功过去。这时,邓艾疯狂了,用毛毡裹着自已,滚下悬崖,而其他士卒见到主帅尚且如此拼命,自然士气大增,各想办法越过悬崖。
《三国杀》中对这场经典战役浓缩之后为邓艾设计了一个技能【凿险】,这个技能是属于《山》扩展包的新体系觉醒技。邓艾的这个觉醒技是通过第一个技能【屯田】,使田达到三张时发动【凿险】,立即变为文将,并得到另一个技能【急袭】。《三国杀》中除了黄月英,其余人物使用【顺手牵羊】都受到距离的限制,而【急袭】加上原本的“田”却使邓艾的【顺手牵羊】几乎不受距离限制(刚发动觉醒技时,邓艾至少有三张田,与对手的距离始终-3),而且【顺手牵羊】的数量还十分充足。这三个技能组合在一起,加之邓艾弃田(军队淄重)而使用【顺手牵羊】,完美体现了邓艾千里急袭的这场战役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江油守将马米邈是庸将一名,不战而降。可见蜀军战斗力也不是一般的差,以逸待劳,无论城战野战都应当占优,却毫无抵抗的想法,而是主动献出了城池。
对于邓艾突然切入心腹之地,成都方面十分紧张。刘禅派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往迎敌。诸葛亮当年误用马谡,是因为马谡擅长谈谋划策,使诸葛亮有了错觉,真正上战场指挥,却“举动失宜”。如今诸葛瞻亦犯了同样的错误。
诸葛瞻因为其父的威望,蜀汉后期每当有什么好的政策,无论是不是诸葛瞻提出的,百姓都会归功于他。而即使在朝中,也还有不少人是崇拜诸葛亮的,因此诸葛瞻的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放大。但真正国难当头的时候,诸葛瞻的真实一面就暴露了出来了。他引兵到涪,听闻邓艾军已夺取江油,便犹豫不敢进,更打算退至绵竹。副将黄崇(黄权之子)看出利害,苦劝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,决不能让邓艾军抵达平原。黄崇多次苦劝,都哭出来了,结果诸葛瞻没有听从,退守绵竹,又被邓艾劝降书激得出来应战,结果双方在平原会战。
魏军一路疲惫,将领邓忠(邓艾的儿子)和师纂一度有退缩之心。邓艾知道孤军深入,处境危殆,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,差点便要军法处置他两人,结果全军士气高涨,将魏军在平原上作战的优势发挥了出来(即使没有马,北方军人的体格也比当时的蜀人要强壮得多,更何况诸葛瞻的军队是守卫京师的,没打过多少硬仗),在阵中斩了诸葛瞻父子。
骄矜自持,白起之酷
艾深自矜伐,谓蜀士大夫曰:“诸君赖遭某,故得有今日耳。若遇吴汉之徒,已殄灭矣。”又曰:“姜维自一时雄儿也,与某相值,故穷耳。”有识者笑之。
——《三国志 · 魏书 · 邓艾传》
春秋之义,大夫出疆,有可以安社稷,利国家,专之可也。……不可拘常以失事机。兵法,进不求名,退不避罪,艾虽无古人之节,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。
——邓艾
艾仰天叹曰:“艾忠臣也,一至此乎!白起之酷,复见于今日矣。”
——《魏氏春秋》
诸葛瞻一死,邓艾直逼成都,刘禅随即投降。邓艾想着自己从放牛娃、贫农一路奋斗到现在,连一国之君都得向自己投降,当年枭雄刘备一生的成果如今都踏在自己脚下,这是何等的威风。诚然,相比起钟会,邓艾所付出的努力不知要多多少:他自幼专注于军事,而又因为出身农民,对于水利、粮食尤其注重,这也是他后来能屡胜姜维的一个——他的基础打得更扎实。而到了最后一战,他甚至不惜牺牲,冒险跳下悬崖,这真不是每一位将军都能做到的。现在在他的努力下,终于收获到成果了,他又怎能不兴奋呢?要知道,这时邓艾已经七十多岁了。
如上文所说,邓艾的独断在其还是普通品级将军之时,就已经有所体现,现在位居三公(被封为太尉,也就是他当年的恩师司马懿的职务)的他就越发厉害。邓艾上表司马昭,表中的内容大概就是如何进攻吴国,如何利用蜀中现有的资源,如何厚待刘禅,甚至建议用董卓当年建造的堡垒(郿坞)送给刘禅。司马昭看了之后哪能高兴,便警告式地提醒邓艾,遇事都要上报。
这时邓艾已经是骄傲自满,得意忘形。他对蜀汉群臣说:“你们有幸遇到我,才保住生命。”又逢人便说:“姜维当然是很厉害的,可惜对手是我,所以才落得现在这个下场。”而当时的有识之士其实已在暗中嘲笑他了。因此邓艾没有将司马昭的警告放在心上,反而说什么“利国家,专之可也”之类的话。他还不知道,除了司马昭对他有意见,还有另一位奸险小人准备找机会对付他呢。
邓艾只是骄矜自持,不至于真要谋反,然而钟会却是野心勃勃,之前他头功被邓艾抢去,已是郁闷至极,现在手中兵力本身就比邓艾多,又得到姜维帮忙,司马昭又远在千里之外,不由得暗起异心,加上姜维的煽动,钟会要行动了。
钟会第一招就是要搞定邓艾,邓艾虽然是军事天才,但在政治权术上却与姜维钟会等人相比远远不及,自己本就居功自傲,授人以口实,也真怪不得别人了。结果一代将才,就这样被抓起来了。及后,钟会事败被杀,姜维同时阵亡,然而另一位奸险小人卫瓘却因是自己亲手抓的邓艾,怕邓艾复职后对自己报复(这也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),竟然派兵追杀邓艾。结果邓艾父子都被杀死,连带在洛阳的其他儿子也全部被杀,而下属师纂更因他平日“性急少恩”,让他被害时甚至“体无完皮”。
诚然,邓艾也不是什么魏国忠臣,他是司马懿一手提拔的,属于司马氏集团,而他自已一心专注于行军,为司马氏打天下,却因居功自傲,令钟会这种奸险小人有机可乘。而对于司马昭来说,钟邓互斗,二人俱死,这是最好的结局。后来晋臣也有不少替邓艾求情,新任皇帝司马炎出于收买人心,终于承认邓艾的功劳,赦免其罪,让已贬为奴隶的邓艾孙子邓朗回到官场。陈寿评论邓艾“矫然强壮”,因此《三国杀》中邓艾的称号也就是“矫然的壮士”。
责任编辑:admin